2026内蒙古专升本语文是公共课考试科目之一,围绕语文科目的备考需求,整理了语文常识练习题,现分享给各位考生,方便大家通过练习进行备考测试。
内蒙古语文专升本练习题
1.下列人物中,被誉为“湘西生活的歌者”的是( )
A.汪曾祺
B.沈从文
C.冯骥才
D.余秋雨
【精析】B
A. 汪曾祺:师承沈从文,但创作多聚焦江苏高邮地区(如《受戒》),并非湘西。C. 冯骥才:代表作为天津地域文化题材(如《神鞭》),与湘西无关。
D. 余秋雨:以文化散文闻名(如《文化苦旅》),主题与湘西无直接关联
B.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,其创作以湘西地区为背景,描绘当地风土人情。他的小说《边城》《长河》等均以湘西生活为核心,塑造了独特的乡土文学风格
2.下列史书分类有误的一项是( )
A.《春秋》——编年体
B.《战国策》——国别体
C.《汉书》——纪传体
D.《资治通鉴》——纪事本末体
【精析】D
解析
选项A:《春秋》——编年体《春秋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,按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件,符合编年体特征。
选项B:《战国策》——国别体《战国策》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战国时期各国历史,属于典型的国别体史书。
选项C:《汉书》——纪传体《汉书》继承了《史记》的纪传体例,以人物传记为核心记录西汉历史,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。
选项D:《资治通鉴》——纪事本末体错误。《资治通鉴》为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,以时间为主线记录从周威烈王到五代的历史,而非纪事本末体。
注: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例(如《通鉴纪事本末》),《资治通鉴》并不属于此类。
3.下列诗句不属于李白创作的是( )
A.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
B.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
C.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;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
D.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
【精析】A
选项A分析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,以登高望远表达哲思,与李白作品无关。
选项B分析“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”出自李白名篇《将进酒》,虽 有题目中“群不见”的误写,但诗句本身属李白创作。
选项C分析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;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”出自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。
选项D分析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”为李白《赠孟浩然》的开篇句,表达对孟浩然的敬仰,诗句中“盂”为“孟”的形近误写,但内容属李白作品。
4.“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”是东汉文学家、史学家班固对( )的评价。
A.《诗经·国风》
B.《古诗十九首》
C.汉乐府
D.汉大赋
【精析】C
解析“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”出自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》,是其对汉乐府诗歌创作特点的经典概括,强调汉乐府作品源于现实生活事件,抒发真实情感。
A. 《诗经·国风》 虽《国风》同样反映现实,但班固此评语特指汉乐府,而非 《诗经》。
B. 《古诗十九首》 《古诗十九首》为东汉文人五言诗,未被班固以此语评价。
C. 汉乐府 汉乐府继承《诗经》现实主义传统,班固通过此语肯定其“因事 立题、反映社会”的特色。
D. 汉大赋 汉大赋以铺陈夸张为特征,与“缘事而发”的现实主义精神不符。
5.被老舍评价为“鬼狐有性格,笑骂成文章”的作品是( )
A.《西游记》
B.《封神演义》
C.《聊斋志异》
D.《山海经》
【精析】C
解析“鬼狐有性格,笑骂成文章”是老舍对《聊斋志异》的经典评语,强调其以鬼狐故事为载体,兼具人物性格刻画与讽刺时弊的文学特色。
A. 《西游记》虽为神魔小说,但以佛道神仙为主,未突出“鬼狐”形象与讽刺性语言。
B. 《封神演义》聚焦商周封神故事,以神仙斗法为核心,与鬼狐主题无关。
C. 《聊斋志异》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,通过鬼狐故事揭露社会现实,兼具人性深度与幽默讽刺,完全契合老舍的评价。
D. 《山海经》属古代地理志怪典籍,缺乏完整叙事与角色塑造,与评语无关。
更多内蒙古专升本真题,模拟练习题,请登录库课网校APP,点击题库免费查看。还可以试听各科目视频学习课程,免费获取电子版科目考点精华。
